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城投公司的信用资质与政府支持密切相关。《城投报表看什么?》中我们说过,一般企业财务分析的核心主线是“现金流创造”(资产—收入—现金流);而城投公司财务分析的核心主线是“重要性带来的政府支持意愿”(资产端看承担的政府职能、负债端看违约破坏力、权益端看政府历史支持记录)。

 

后台好几个朋友留言担心政府救助能力。即使我们不怀疑政府支持城投公司的意愿,但在经济低迷、财政收入下滑、或有负债高企的当下,政府似乎已然“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哪还有能力救助城投公司的债务?这不,各种GDP排名、一般预算收入排名、政府债务负担排名……陆续出台,都能圈定几个符合预期的高危省份。更有甚者,有人直接拿落后省份地级市的财政收支表说事:一个堂堂地级市的财政收支表,比一般企业的利润表还难看。十来亿的一般预算收入,就敢借数十亿的债务,加上存量的债务,不吃不喝一百年都不一定还得起。

 

对上述论断,我有如下三点回应:

 

首先,不存在偿债能力堪忧的地方政府。在我国“中央财政货币体系“下,地方政府的信用是中央政府信用的衍生。地方政府于中央政府而言是分公司,与联邦制下具有子公司属性的地方政府不同。作为独立法人的子公司,关门、破产、歇业都有可能;但对于缺乏独立性的分公司而言,其信用风波却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跟局部减肥没法成功是一个道理。

 

其次,更不存在偿债能力堪忧的“政府”评级不是算数,更不是几个财务指标的简单映射。75%负债率的房地产企业与45%负债率的互联网企业,哪个信用风险更大?《财务分析中的“匹配”原则》我们就说过,财务指标不能直接跨行业简单对比,更何况拿政府的财政收支表与企业的利润表做简单对比。作为合法垄断暴力管理社会的机构,政府最核心的竞争力是基于暴力又超越暴力对社会的渗透力。企业或个人胆敢偷税漏税,直接进监狱,试问哪家公司对拒绝购买其产品或服务的客户有此等支配力?

 

最后,与其担心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不如担心被“分摊损失”的风险。我国的“妈妈式政府”是多目标主体。“既要……又要……还要……”政策导向下,为了社会稳定、民生保障、员工就业及经济发展后劲,金融机构冒点风险呵护民企、牺牲点收益支援国企、分摊点损失救助城投,都是可能的,毕竟金融机构的定位就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记得六师国资技术性违约那会,有人问我:你觉得现在安全了吗?我的回答是:看你关心的是谁。企业安全了,地方政府本来就是安全的,债权人目前看来也安全了,但企业管理层不安全了……所以关键的问题不是数据显示出来哪个地方政府危险了,人家一直很安全;而是在政策的权衡下,你有可能危险了。那政策权衡看什么?各派利益相关主体博弈下的妥协,能精确量化吗?不能。但请重温这句话,近似的正确好过精确的错误

 

 

话题:



0

推荐

苏莉

苏莉

186篇文章 1年前更新

东方金诚首席债券分析师。个人微信公号:评级的艺术。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