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社会科学里,并没有所谓的“客观”真理。任何“理论”都只是学者基于不同立场对世界的“解释”或“理解”。但为什么要去“解释”“理解”现实,甚至在历史轨迹中追本溯源寻找原因?关键在于预测未来及指导决策。
提出好的问题,研究就成功了一半。研究的关键点在于“为什么(why)”,但比“为什么”更重要的,是“那又如何(so what)”。
为什么关心“中国到底做对了什么”?因为我们想延续发展奇迹。新中国连续数十年两位数的经济增长,到底是时代使然、基因塑造,还是制度优势?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纯学术讨论。如果归因为时代,中国的发展,仅仅是因为恰逢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那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边际恶化,中国的奇迹势必难以延续;如果归因为基因,中国的发展,得益于传统中国一系列传承,如对教育的重视、如以家族为中心的社会流动、如以“选贤任能”为标准的官僚体系……,那中国的奇迹大概率仍将延续;如果归因为新中国的制度优势,如党的领导、国企的战略地位、县域竞争,那伴随制度自信的倡导,中国的奇迹也仍会延续;如果归因为……
为什么关心“中国到底做对了什么”?因为他人也想如中国般创造奇迹。在“核心—边缘”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边缘国家要想改变在体系中的生态位,势必要研究成功实现飞跃的国家和地区到底做对了什么。这就是为什么发展经济学会盛行,它要解答的核心问题就是:落后国家怎么才能发展?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对比分析成功及失败案例就是顺理成章的。
可见,问题也好,回答也罢,都是服务于特定的“目标”。从这个角度来说,秦始皇需要问“我究竟做对了什么”吗?回答是,应该,也不应该。因为,相较于自己做对了什么,对手做错了什么更为重要。为什么是秦朝统一了六国?对于已然统一六国的秦始皇来说,意义远没有“为什么六国会失败?为什么六国中,老百姓对政府的认可度不同”?毕竟,“得天下”的原因,服务不了“治天下”的需求。
你可能会有疑问,那上述哪个归因才是正确的?回答是:都是,都不是。没有唯一且正确的归因。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就像是盲人摸象。你从一个角度摸到的是鼻子,我从一个角度摸到的是肚子,他从一个角度摸到的是屁股……那大象究竟是什么样的?谁对谁错?世界是复杂的,所以需要建立从多个视角认知世界的多元化思维模型。这是《穷查理宝典》里极力推崇的,也是《模型思维》里旨在传达的。对提升思考力有刚需的朋友,推荐上述两本经典著作。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