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博主近日陷入一种自我否定的状态。看市面上很多分析报告,很垃圾;看自己以前写的东西,更垃圾。对于喜欢读书、热爱思考的人来说,最痛苦的莫过于,对现状不满,但又找不到出口。
发现问题太容易了,质疑别人根本不需要什么专业技能。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做出有价值的研究,建立有效理解世界、预测未来的认知体系?最近甚少更文,因为实在是没有值得写的东西。一直以来,博主沉迷于那种顿悟的感觉,哪怕这种顿悟最后被证明只是别人的基本功。感受过思维被打通后的那种酣畅淋漓感,人是会上瘾的。但更多时候,是刚想明白一个逻辑链,立马会发现推理环节又会发现新的梗阻。而没有想明白的东西,也没法写出来。
什么样的研究算好的?博主很难说有发言权,虽然在学校的时候还给硕士博士做过助教讲怎么写论文,虽然也曾跟同窗一起指点江山,历数经典著作的逻辑漏洞。芒格的“逆向思维”博主很推崇——想知道怎么成功?认真梳理总结失败的“坑”避开,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提升。
首先,八卦不是研究。人都有追求确定性和猎奇的心理。八卦很多时候貌似能二者兼具,所以很多人希望通过加入一个神秘的组织而获得确定性的内幕消息,辅助研究和投资。但信息对于分析来说,不仅无用,还可能有害。具体可参考《在高收益债投资群里学投资?》、《你中“信息毒”了吗?》。
其次,纯描述不是研究。有个对国内学术研究的经典总结:一个领域、两个意义、三个阶段、四个特点、最后来个总结及建议。比如,我们来研究一个评级行业(领域),研究这个课题有两个意义(对行业自身发展很重要,对金融体系很重要),评级行业的历史回顾(刚兑、打破刚兑、违约逐渐常态化),行业发展有四个特点(牌照优势、级别门槛、投资人同质化、发行人付费),最后给监管的建议、给投资人的建议、给从业者的建议。
事实只给关注的心灵敞开。世界上没有所谓客观的“事实”。所谓的事实不过是“你以为”或“我以为”。对于纯描述型研究,不妨问多问一句:why\so what?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所谓的“事实”,上述“事实”对什么带来了重大影响,值得大书特书?
最后,“相关”不是“因果”。市面上很多分析报告,因为1、2、3、4……所以5、6、7……的很莫名,看完“因为”的回顾,就直接“所以”了,但却不知道“因为”是怎么推理到“所以”的。“相关”不是“因果”。讲一个知名学者的例子吧,当年他在英国留学,他老婆在美国。连着两三次,他去看他老婆一次,美国金融危机了;第二次,又危机了,……后来说,他都不敢去看他老婆了,怕“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好的研究能够不断提升我们理解世界、预测未来的能力;而差的研究,不是让人陷入信息的洪流,就是给一个修剪过的“客观事实”,更隐蔽的,是给出似是而非的所谓“解释”。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