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财政缺钱,美联储说,放心,水来了;经济下行,美联储说,放心,水来了;病毒肆虐,美联储说,放心,水来了。有人调侃美联储,新冠也不怕水啊,难不成是想把病毒淹死?

 

我们一直强调,不要以“非蠢即坏”的思路分析问题。作为全球最发达经济体的央行,能永远保持完美操作吗?肯定不会。但正常智商的我们都能明白的问题,美联储会傻到相信、或装傻认为能骗过所有人?

 

第一,美联储加息,“威慑”意义可能远大于实际行动。博主认为很大概率美联储的加息会是“雷声大,雨点小”,毕竟约束条件太多。市场预期打太满应该会失望。毕竟,于市场影响而言,美联储是否加息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市场预期加息的力度和频度;比这还重要的是,最终美联储的实际行动跟市场预期的差。

 

第二,美国货币政策调整预期下,其他国家很难独善其身。研究表明,美联储的信用扩张和收缩,会带来全球水域的潮汐效应。美联储降息周期里,全球流动性充裕,水大量流入新兴经济体,带动相关国家的信用扩张、债务积累和经济增长;而当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全球流动性趋紧,水大量从新兴经济体回流美国。此时,短期外债占比过高的新兴经济体内的企业,甚至是主权政府,违约率都会飙升。这也是为什么美联储的加息周期一般都伴随新兴经济体的债务危机甚至是经济危机。

 

第三,我国货币政策“不跟”是大概率事件。疫情以来,全球只有美国和中国实现了经济的正增长。但两国实现增长的方式不同。美国政府印钱给老百姓花,直接带动消费增长;中国放水给企业保生产,带动投资增长。中国的供给,美国的需求,均实现了两国算数意义上的增长。可持续吗?答案很明显。而这是约束两国政策最重要的宏观背景:经济修复的基础均不稳固,都需要货币保持相对宽松的环境。只是美联储在疫情期间几乎一把梭哈,打光子弹后只能先往回紧,后续再看情形松。但中国不同:

 

其一,我国的货币政策有松的必要。《0息贷款,为什么不要?》一文中我们说,央行开闸放水,目前观测到的是水淤积在金融系统或部分流到国企,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振。虽然都表现为土壤不想要水,但“资产负债表衰退”意义上的不缺水并不符合我国的现实。资产荒和结构性融资难并存说明,目前对于土壤来说,水还是太贵了。投资回报下行预期下,民企7%-8%的资金成本,很难有融资进而投资的欲望。真的把居民消费融资、民企投资性融资利率降到4%甚至3%以下,需求自然会起来。

 

其二,我国的货币政策也有松的可能。正如前面说的,跟暴风骤雨型的美联储不同,和风细雨型的央妈此前降息都是很小心的,虽然表态很慷概,但显然生怕放多了被熊孩子胡乱挥霍。所以有学者建议,央行不要扭扭捏捏5个BP、10个BP“一鱼三吃”地放水,就应该20BP起步,奔着降200BP的目标努力。当然这么个降法,别说央行受不了,估计市场的小心脏也受不了。但至少说明我们的政策空间还是很大的。

 

政策是在几害相权取其轻的博弈中最终成型。所以很大概率我国货币政策在二季度会继续宽松,力度再大点。毕竟经济也好、资本市场也罢,已经撒泼打滚了。


 

话题:



0

推荐

苏莉

苏莉

186篇文章 1年前更新

东方金诚首席债券分析师。个人微信公号:评级的艺术。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