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股市大涨,人人都觉得自己是股神;债市零违约,个个都认为自己是信用大牛。股市大跌、债市爆雷,凭运气赚的钱,靠实力陆续亏回去之际,该干点什么?
 
回答是“反思”。挺久没更文了,总觉得没什么可写的。恐慌情绪渲染下,信息的毒性会加倍。追踪热点信息,加剧市场情绪的文章,阅读量大,但于己于他人都无益。虽没更文,倒是读了几本有意思的书,也加深了如下几点反思。
 
反思一,绝不“all in”。未来也好,现实也罢,甚至过去,都是一组概率的分布。没有什么事会必然发生,也没有什么事一定不会发生。与其花时间猜会发生什么,不如把更多精力放在思考,概率极其小的事件,一旦发生会有什么后果。节后行情预期再好,“孤注一掷”的后果也很严重。投资是,人生亦如是,遇事不妨问一句:万一事情变得更糟,怎么办?
 
反思二,要诚实地恪守能力圈。即使再牛的人,也有知识边界;即使再菜的人,也有擅长领域。投资中只赚能力圈范围内的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比如市场热衷预测宏观走势,但为什么巴菲特、芒格和彼得林奇这种大神级人物,不看呢?因为太难。线性外推虽准确但没用,拐点预测虽有用但基本没可能。如此,想想市面上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预测的宏观指标,能用来指导投资吗?
 
反思三,大钱细思。市面上充斥着缺乏推理、没有论证的“因为……所以……”型“研究”,报告中洋洋洒洒从国际格局说到国内宏观,从产业说到战略,但上述种种以什么样的机制对企业发展及偿债产生影响?相较于上述宏大的影响因素,企业的分析不如从财务背后的经营特点入手。企业分析的关键是,企业为谁在生产什么产品、提供什么服务?这个“谁”为什么会对企业不离不弃?一旦发生什么事企业会衰败甚至猝死?由此,自下而上串起分析逻辑,所谓“大钱细思”。
 
反思四,股债同源。企业是一组契约的组合,股权、债权差异仅在于相应的权责利不同,但最终履约靠的都是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股市跟债市有不同的交易场景,不同的参与方,不同的行为逻辑。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股债同源。因此,巴菲特说,都买一个企业的股票了,债券大跌有什么理由不买;林奇说,企业优先偿付的债券都兑付困难了,权益还能保障吗?博主很认同芒格的说法,不要把自己培养成宏观经济学家或市场专家,而要成为商业分析专家。
 
反思五,高手跟菜鸟的差别在“稳定性”。自从开了公众号,就对内容行业充满敬畏。“评级的艺术”从每日一更到每周一更,再到佛系随意更,深刻感受到稳定输出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菜鸟靠灵感偶尔也能出个爆款;高手不会款款爆,但会持续稳定地输出一定质量的内容。一个是业绩如过山车般的企业,一个是持续稳定在中低水平的企业,很可能后者更具投资价值。稳定的预期至关重要,这点博主还有太大的提升空间。
 
话题:



0

推荐

苏莉

苏莉

186篇文章 1年前更新

东方金诚首席债券分析师。个人微信公号:评级的艺术。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