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彼得·林奇说,看“感觉”。

 
“当我拜访一家上市公司的总部时,我真正寻找的是对这家上市公司总部办公场所的一种感觉。对于公司的事实和数据在电话交谈中就可以得到。
 
当我看到……公司总部办公室竟然挤在一个保龄球场的后面时,我马上对这家公司有了一种很好的印象。当我看到那些高级管理人员在阴暗狭小的地堡似的办公室里工作时,我深感震惊,很明显他们根本不会把钱浪费在美化办公环境上。
 
在寻找一家公司的总部时我内心所希望的是,如果总部不是挤在保龄球后面的话,那么也是位于证券分析师不愿屈尊前往的破旧街区里
 
看起来就像一所富丽堂皇的大学预科学校一样,对于这样一家公司……我可以肯定公司将要走下坡路。其他一些不好的迹象包括:精美的古典家具、幻视图案的窗帘以及抛光胡桃木装饰的墙壁。我们拜访了很多上市公司的办公室后多次发现: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把办公室装饰得非常豪华之日,就是投资者应该为这家公司的收益开始忧心之时”。
 
以上表述摘自《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结论是不是符合“面子”文化下的中国企业圈不好说,但这个观察角度,博主还是很认可的。毕竟,博主也是曾经在调研时,凭借类似的“感觉”预测到了后来一家著名企业的“技术性违约”。
 
因为这“感觉”背后,不是玄学,而有扎实的理论依据。之前的文章中,我们说过,公司治理中有两大核心“侵害”: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的利益;管理层侵害股东及其他相关方的利益。在职不当消费,是管理层侵害相关方利益的突出表现。(“公司治理”相关文章具体可参见《信用评级中缺失的“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怎么评?》、《从资产负债表看“公司治理”缺陷》、《一个不合法的“人质”方案中蕴含的公司治理本质》。)
 
因此,调研的第一步,不妨先看看企业的办公环境,在周边走走,找找“感觉”。

 


 

话题:



0

推荐

苏莉

苏莉

186篇文章 1年前更新

东方金诚首席债券分析师。个人微信公号:评级的艺术。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