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不少人士认为,信用市场上“国企信仰”是“民企偏见”的原因。为什么民企融资难、融资贵,根源就在于大量僵尸国企对信用资源的无效占用。这个归因对吗?
 
这里面有一个逻辑误区:“并存”不等于“因果”。民企融资难、融资贵,是现实,信用收缩下,投资人对民企歧视加剧甚至一刀切,是现实;虽然也有城投、国企融资负责人满腹委屈“吐槽”融资压力大,但投资人对城投及国企的偏好强化,也是现实。现实就是信仰和偏见并存,但这并不代表“国企信仰”是“民企偏见”的原因。这两年博主的体重见涨、中国的GDP下行,难道说GDP是被博主这样的胖子吃没的?
 
“国企信仰”和“民企偏见”背后有共同的影响因素:我国的金融生态特征。“中央财政货币体系”是我国金融生态的特点。在这个体系下,只有中央政府具有原生性的“信用”,其他包括省级政府、央企、国企,甚至民企,都是中央政府信用的衍生品。在这个体系下,跟中央政府关系的密切程度成为信用资质的关键影响要素。而在信用收缩、避险情绪升温的下行周期下,信用投资中就出现信仰与偏见并存的趋势。《“国进民退”还是“民进国退”?这可能是个假问题
 
政府作为信用链枢纽是现代社会的普遍特征。人类历史上,信用最好的,并不总是政府。历史记载,希腊大部分城邦的信用资质非常差,排序远不如富裕的市民。因此,各城邦借款,往往需要资产雄厚的市民提供担保。公元前377-前373年期间,有13个城邦从神庙借款,结果只有两个城邦如期还款,75%的借款违约,从那以后,该神庙就倾向于只借钱给个人,用土地抵押作保。这种局面同样存在于中世纪的西欧。现代民族国家诞生后,信用才与政府密切相关,政府债券才成为所谓的无风险品种。人类历史中,信用是如何产生和演变的,推荐两本书:《千年金融史》《利率史》。
 
中央政府作为信用链枢纽也是我国的基因。欧美政治中的核心问题是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我国政治中的核心问题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为什么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后很快销声匿迹?为什么会有土地财政、地方融资平台的大发展?为什么坊间流传政策是“中央晴空万里、省里乌云密布、基层倾盆大雨”?为什么……?都跟中央地方关系密切相关。在特定时期的制度框架内,理解“央地博弈”及其对经济和金融生态演变的影响,再次推荐《以利为利:财政关系与地方政府行为》。
 
特点不是问题,更不是危机。世界上不存在完美无瑕,任何制度都有利有弊,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带来新的问题。特点从来都是两面的。民企融资改善的前景显然不是体系的崩溃,“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因此,解决民企融资难、融资贵,不能靠国企自杀,也不能靠金融机构抗雷,而是要靠以区块链等技术为手段的边缘化信用重塑,形成对原有“中央财政货币体系”的完善。能实现吗?
 
投资只关乎应对未来。历史不会重复,但会押着同样的韵脚。读历史不能让人类更准确地预测未来,但能让我们明白,没有什么事情注定发生,也没有什么事情不可能发生。
话题:



0

推荐

苏莉

苏莉

186篇文章 1年前更新

东方金诚首席债券分析师。个人微信公号:评级的艺术。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