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东旭终于还是选择躺下,“大存大贷”家庭也算违约小团圆了。
 
靠能力借来的钱,凭什么要还?》里,我们尝试回答这个疑问:凭本事借的钱,为什么要还?核心的还钱原因是,好借好还,再借不难。也就是说,还是为了再借,如果还了也没人愿意再借,没有后续信用可用,那为什么要还?支撑债务人“好借好还”的,是“再借不难”;当再借已然很难,赖账就成为理性选择。这跟当事人的人品关系不大。博主极其反对那种“非蠢即坏”的归因分析。
 
仔细想想,债券何曾真的兑付过?信用周期的顶部本金不用还,可以靠新增债务滚动;信用周期的底部本金还不了,没有接续资金只好违约。所以逻辑是,你有钱给我让我还给你,那我就借了还;你没钱给我让我还你,我就只能赖账。
 
所以信用收缩是违约频发的核心逻辑。历史统计表明,信用扩张、经济上行期,信用资质再弱的企业违约率也很低;而信用收缩、经济下行期,信用资质再强的企业违约率也很高。没有多少企业能承受外部信用链断裂。试想一下,如果收紧所有企业的外部信用供给,不新增一笔债务的情况下,有多少AAA企业能坚持1年?
 
我国的“中央财政货币体系”下,民营企业天生具有信用脆弱性。处于信用链末端的民营企业,信用扩张期,大河有水小河满,即使成本比国企略贵点,但还是可以获得充裕的信用;但信用收缩期,大河水少小河干,风险溢价不足的情况下,外部信用自然会急剧枯竭。
 
资本寒冬下,民企要拼的是“根基”。正如草木会历经春夏秋冬,信用也存在或周期或波动。不同类型的果树,对外部天气的敏感度不同。树根浅、树干纤细的树苗,对外部天气的敏感度最高,一有风吹草动就很容易死亡;深深根植于大地的树根,有粗壮的树干,自身的吸水储水能力、光合作用的能力极强的树,对外部风云变幻的抵御能力就会比较强。严冬来临,看似万物凋敝,但根基未受损的树木,待春暖花开就会再次枝繁叶茂。
 
违约不会让创造的财富消失,只是实现了存量财富的再分配。债务驱动的发展模式下,创造的财富就在那,或者是繁华的街区、高耸的大楼、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又或者是烂尾楼、没有孩子的学校、没有医生和病人的医院、人迹罕至的高速公路……,但它们就在那,创造的财富并不会因为违约而消失。
 
而财富的重新分配,或将给体系新的增长机会。互联网泡沫崩溃的时候,死掉了一大批企业。他们在泡沫期斥巨资修建海底电缆,电缆铺好了,自己也破产了。留下的基础设施被降价处理,接盘的企业捡了便宜。可以说,没有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就没有随后一大批劫后余生的互联网企业迅速崛起。资本寒冬是个过滤器,把各种不适宜的商业模式过滤,留下经得起市场检验的企业和产品。
 
就像大自然以生老病死实现新陈代谢,资本市场正是以企业违约甚至死亡实现出清。作为亲历者,痛苦是必然的。那么民企信用还能修复吗?民企还有救吗?肯定可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债券博弈——弄潮国际债券市场的中国企业》这本书。历史告诉我们,资本市场的记忆很短暂,恐慌和狂热之间的轮换,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难。
话题:



0

推荐

苏莉

苏莉

186篇文章 1年前更新

东方金诚首席债券分析师。个人微信公号:评级的艺术。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