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近期,高收益债投资交流群邀请信息刷屏。刚看到的时候,只是一笑而过,相信应该没多少人“上钩”,也不想蹭这个热点;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转发,博主只能慨叹,自己确实高估了群友的判断力、低估了市场的焦虑感。
 
在这个似乎“黑天鹅”满天飞的市场环境下,八卦、内幕俨然成为投资成功的不二法门。所以很多人混迹在各大投资交流群,竖起耳朵生怕错过任何有用没用的信息。
 
信息过载的时代,缺的从来都不是信息,也不是获取信息的渠道,而是从纷繁复杂的素材中提取及分析信息的能力。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反复强调,碎片化的信息不但于提升认知无益,而且很可能是有毒的,会不断侵蚀我们的判断力(可参见《你中“信息毒”了吗?》)。
 
博主掐指一算,高收益债投资群大概率会成为僵尸群。为什么这么说?历史不会重复,但会押着同样的韵脚。
 
大多数微信群无外乎三种结局:一、无疾而终群。建立之日,即死亡之期,如面对面建的临时抢红包群;二、僵尸群。建群后,时不时冒出来个软广告、请教贴,但很少有回应,更谈不上热烈的讨论;三、粉丝群。一般都有一个或几个灵魂人物,其他人的职责是提问和点赞,关键人物的作用是答疑,这类型群的活跃程度主要取决于群主的“好为人师”程度。
 
“评级的艺术”线下交流群就沦为了僵尸群。一、推崇理性思考的公众号很难激发读者的感性,毕竟崇拜需要建立在盲从基础上;二、群成员太多,无法形成有效的深度交流机制。刚想“畅所欲言”时,发现领导在里面;刚想吐槽时,发现同业貌似也在里面;刚想班门弄斧谈点看法时,发现师傅也在里面;三、没有核心付出力量。一个群的成功必须有初始动力,群主因为工作忙,当然也懒,根本没有好好去经营。
 
你会发现,运营比较好的群都有一个特点:人数少、有核心付出力量,有强制退出机制,有效解决搭便车行为。任何组织最终都会走向“寡头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寡头统治铁律》,很有启发的一本书。
 
高收益债投资群最终不可能成为粉丝群。有哪个投资大咖有时间去运营数个答疑群?动力何在?
 
高收益债投资群也不可能自发组织成为信息交流群。实质性的深度交流要建立在充分信任基础上,靠朋友圈转发进入的陌生人为主的微信群,彼此能有多大程度的信任?相信大都奔着别人能爆点内幕去的。试问有哪家风控会跳出来说,我们有一支券风险不大,但触发卖出线了,有兴趣的赶紧来收吧?
 
高收益债投资群也无助于拓展在投资领域的人脉。不管进群的有多少知名机构,也不管你进群后能加多少人的微信,这都不是有效的人脉。真正的人脉,不是你认识多少人,而是你能帮助多少人。
 
想靠进入高收益债投资群投资成功那更是做梦了。历史上有哪个投资大牛是靠聊天聊出来的?《贼巢》那样的朋友圈,才是垃圾债合作的打开方式,只是门槛太高、代价太大。
 
所以,理性的选择还是多看书、多思考,少聊天、少八卦吧。
话题:



0

推荐

苏莉

苏莉

186篇文章 349天前更新

东方金诚首席债券分析师。个人微信公号:评级的艺术。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