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总结违约企业特征,通过机器学习,给违约企业画个像,然后全债市通缉“违约嫌疑人”:长得越像已违约企业的主体,未来一年违约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则反。如此,是否就能实现信用风险的准确预警?
 
回答是:不能。正如评级不是算数,预警也不是画像抓“坏人”。
 
首先,给违约企业画像很难。我国资本市场刚兑打破不久,尚处于完善初期,样本量少不说,各种花式违约也表明,很难找出简单的行业、区域、经营或者财务特征能够直接预警后续违约。账上流动性几乎枯竭的企业,能在兑付日神奇地拿出数亿偿债资金;而账上有数百亿货币资金的企业,却拿不出几亿的到期本息。担保方说,当初出具担保函只为了保级别,并没有代为偿付债务的义务;大股东说,上市公司就是举家族之力打造的摇钱树,不输送点利益怎么回报当初大家的奉献;政府说,经济下行压力下,大家要共克时艰,金融机构要顾全大局,该承担的损失也要承担起来……如此,怎么画?
 
其次,找到的所谓违约预警指标特征,也存在回溯研究的典型问题——折磨数据直到得出想要的结论。信用风险评估是对企业未来偿债能力的预测,而违约企业却是历史既成事实。违约企业它就在那,不会反抗、不会辩驳,随便你挖掘出什么表现及原因,最终都会指向唯一的结局——违约。所以不能基于结果(违约),而应该以原因(多元化)为标准来选案例。
 
如果你认为多元化是企业违约的原因,需要完成以下三个步骤的论证:第一步,定义什么是“多元化”,3个主业以上是,看不清楚主业是,业务之间没有关联是,还是上下游也算?第二步,变量要变,多元化的程度与企业违约的可能性变化之间需要建立对应关系;第三步,找出符合上述情形的案例,检验“企业发展越多元化、违约的可能性越大”的假设。
  
最后,违约企业画像即使画出来,也会发现是“大众脸”,用它预警会冤枉一大片。这种“宁可错杀一千,不放过一个”的风控思路,很可能的结果是错杀了一堆没有问题的企业。违约企业大部分都多元无序扩张,但快速多元化的企业不一定会违约;违约企业大部分都亏损,但亏损的企业不一定会违约;违约企业大部分面临流动性压力,但面临流动性压力的企业不一定会违约……。投资中有两个失误:过错和错过。踩雷不一定是过错,但零违约却很可能导致错过。为进一步理解这个逻辑,大家来做个概率计算题吧:人群中患肝癌的比例是万分之四,有一个倒霉鬼,体检的时候,肝癌筛查为阳性,该仪器检测结果的假阳性概率为99.9%,假阴性概率为99%,请问此人得肝癌的概率是多少?
话题:



0

推荐

苏莉

苏莉

186篇文章 1年前更新

东方金诚首席债券分析师。个人微信公号:评级的艺术。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