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今天,讲一个某机场债权违约处置背后的故事。维权持续了5年,债权最终回收率73.93%,还算圆满。
 
表面看,这笔可以说是优质债权:有数倍于债权的土地抵押、有当地两家跟政府关系密切的国企担保,更有明显的政府隐性信用支持,募集资金用于妥妥的准公益性基建——机场扩建。是不是恍惚间有点城投的意思?
 
故事第一幕:钱是谁借的?谁应该还?
 
故事的一开始就很诡异。银行债权对应的债务人是机场公司。但在机场公司的资产负债表里却没有显示该笔债务。原来,当初借钱的时候,机场公司跟当地政府签署了委托贷款协议,约定该笔借款由地方政府还本付息,且拉上两家所属国企做担保,同时扩建项目用地作为抵押。因此,机场公司认为该笔债务与自己无关,不用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那这笔有土地抵押、有国企担保、有政府背书的债务究竟该由谁来还?
 
第二幕:互相推诿、中院裁决
 
债权人无奈地发现,这笔各种偿债保障的债务却没有可靠的偿债来源。首先,土地抵押不管用。亏损的机场用地,谁能处置、谁又敢买,要来干什么?如此,抵押物对债权的保障可忽略不计;其次,国企担保不管用。在机场公司亏损面临兑付危机之前,两家担保公司早已注销。因此,担保方对债务的保障也没意义;再次,名义上的偿债主体机场公司,连年亏损没有偿债能力,特别希望债权人把机场查封了事;最后,实际偿债主体地方政府,表示财政困难,只能蚂蚁搬家式地慢慢还。
 
债权人失望之下一纸诉状将相关主体告到地方中级法院。中级法院判决债权人有“权利”收回本息,抵押担保有效……。但相关主体拒不执行;强制执行面临各方压力,中级法院重压之下撤销前述判决。债权人诉讼失败。
 
第三幕:上级介入、柳暗花明
 
中院管不了,债权人又一纸诉状将相关主体告到省高院。省高院要求调阅相关案宗,地方政府和机场公司威慑下重回谈判桌。地方政府承诺可以先偿还一部分债务。但由于额度远远低于债权人预期,谈判一度又陷入僵局。
 
柳暗花明来自地方政府换届。新上任的领导准备大展宏图,提升区域招商引资环境。在这个背景下,机场是后续大力发展的抓手。解决历史遗留的债务问题是民航主管部门批复后续建设计划的条件,因此地方政府迅速偿付债务。
 
此时距离首次讨债已过去5年。轻描淡写的进度,但我们却能从中清晰感受到各派力量之间的博弈。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会押着同样的韵脚。沧海桑田,变的是情境,不变的是人性、是权力架构下的关系。投资不是算数,债权债务关系背后,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博弈。因此,对于博弈能力弱的机构来说,踩雷后,认命,及时止损,不失为一种理性的态度。
话题:



0

推荐

苏莉

苏莉

186篇文章 352天前更新

东方金诚首席债券分析师。个人微信公号:评级的艺术。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