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最近有个疑问,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为什么政策不按套路出放松牌对冲呢?简单的公式不应该是经济冷了,货币、财政就送点温暖;经济热了,货币、财政就给点冰块? 

正确但无用的回答是,政策从来不是公式推导。现实中的政策,从来不是下一盘大棋,反而更多的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由此,任何政策的制定都是多目标之间的平衡,而任何政策的执行都是各相关方的妥协。最终具体的效果,可能不完全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但又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各方的利益。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从来不仅仅是经济增长。

为了解答这个疑惑,博主近期密集重温了几本或许能给出答案的著作,这篇就来跟大家汇报下学习心得。

第一本,《渐行渐近的金融周期》。本书最大启发是,政策在应对经济周期的同时,很可能还要面对金融周期的约束。经济下行周期,如果伴随金融风险上行周期,政策还能宽松吗?

第二本,《从制造到服务》。作为认为,2012年以后,中国经济就从制造业走向了服务业,而发展阶段的变化带来了一系列的新特征。政策面临“经济增长”、“资产泡沫”和“债务风险”的艰难平衡,只能三选二。在经济持续下行的趋势下,如果要对冲,选择货币政策,会带来资产泡沫;选择财政政策,会带来债务累积;而要防止资产泡沫和债务风险,就需要容忍经济下行。当下的经济表现和政策选择,说明“既要……又要……还要……”是有优先顺序的。

第三本,《现代货币经济学》。不愧是教材,看之前有点迷糊,看完就更加迷糊了。各相互打架的流派,几乎对任何现象的解释都没有共识,甚至对什么是“货币”都有分歧。最大的感触:社会科学里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所有的理论都是基于一定的假设前提、概念界定及场景适用等,对现实世界的部分“解释”。理论与理论之间的差异,不在于对错,而在于“解释力”。难怪说“学习经济学的目的是不被经济学家骗”,毕竟世界上并不存在“一个经济学家”。既如此,那任何确定性的答案大概率都是“忽悠”。

一圈书读下来,似乎疑问没解答只得到了“常识”太阳底下没有新鲜的东西。我们以为的顿悟,很可能只是别人的基本功。但顿悟就说明是久思不得其解的疑惑,终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思考后的常识,是真正长在了你的认知结构里,而不仅仅作为破碎的点,散乱地存储在你的知识库里。这么一想,还是继续追随内心的疑问,读书寻找不同视角下的所谓答案吧。

 

 

话题:



0

推荐

苏莉

苏莉

186篇文章 1年前更新

东方金诚首席债券分析师。个人微信公号:评级的艺术。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