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跟风来聊聊拉闸限电。
 
“阴谋论”逻辑下的“下一盘大棋”肯定是言过其实了。全球政治经济体系不是精密的仪器,没人拥有一键开启或关闭系统的能力,即使她是博弈舞台上占据C位的大国政府。一切尽在掌握中的运筹帷幄,更多存在于后视镜下多少被神化了的历史剧里;现实中,政策更多的是在内外部结构性约束下的博弈和妥协。
 
但对这件事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电力供需矛盾上。从“think big, think long”的角度出发,有一点值得警觉,我国经济很可能出现了结构性过热。
 
类比不是逻辑,但能很好地展示逻辑。先来回答个问题:你会因为家里周末要来几个客人,多买几个电饭锅做饭吗?相信大多数人不会。为什么?来客人只是短暂的甚至是一次性需求。后续随着需求消失,购买的电饭锅就会闲置。疫情居家隔离,一众靠外卖为生的白领,突然发现自己厨艺大增。一时兴起购置大量厨具准备后面大展身手。但一旦外出就餐、外卖大规模恢复,这些设备就闲置了。
 
疫情对经济也产生了类似影响。分工基础上的交易,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逻辑。“腾笼换鸟”政策下,我们将部分过度依赖劳动力的产业适当转移到其他新兴经济体,从而实现产业升级。但疫情影响下,转移出去的供给陆续回流。而疫情下发达经济体靠货币放水直接救济老百姓。旺盛的需求推升服装类、电子类等产品订单激增。由此,出口带动GDP一度表现超预期亮眼。
 
但数据体现两个危险信号:
 
其一,中低端产能面临过剩。统计数据显示,本次公布限产的上市公司,过去一年,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增速显著提升。这说明什么?企业就像是疫情期间窝家里做饭的白领,逐渐购置了大量的设备准备大显身手了。
 
其二,相关企业在产业链上的议价能力仍有限。订单激增,收入增速较快,但于此同时获现能力并没有显著提升。相关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与营业收入占比,在火热的需求下,依然维持在历史低位。
 
也就是说,上游原材料的暴涨,很可能以成本的形式形成中游终将过剩的产能或积压的存货。
 
投资、消费、净出口,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不同的发展阶段,拉车的主力马不同。工业化时代,投资、净出口这两匹马跑得更快。“出口导向型战略”下,通过出口产品和服务,换回资本和技术,再以投资形成“进口替代”,最终我国成为世界上产业链完整,基础设施网络完善的制造业大国。
 
世界已无法承担一个如此大体量制造业大国的继续快速发展。商业的核心是交换,制造业大国生产的产品,得需要有对手方。也就是有能力交换的需求。试想,目前我们大量生产产品,要换什么?高科技,人家不给;全球大放水背景下换回来大概率是贬值的“纸币”。回归常识,这是划算的买卖吗?其实想想,为什么要扶贫,为什么提“一带一路”战略,为什么要强调双循环?经济意义上,都是在为供给培育需求。
 
经济这辆车,既然要靠三匹马来拉,如果是主要靠一两匹马出力,其他偷个懒拖个后腿问题不大;但如果其中一匹跑太疯了,短期内又不能让其他两匹迅速跟上,更严重的是,这匹马的缰绳似乎也不在车夫手里。怎么办?
话题:



0

推荐

苏莉

苏莉

186篇文章 1年前更新

东方金诚首席债券分析师。个人微信公号:评级的艺术。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