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分化”是永远不会错但也没用的结论。很多研究认为,疫情会恶化部分行业企业的偿债能力:受冲击最大的基于人与人交互商业模式的零售、娱乐、餐饮等行业,需求几乎被冻结,收入骤降,但刚性支出犹在,结果就是亏损面不断扩大,资产被侵蚀,偿债能力迅速恶化;但另一方面,疫情也会提升部分行业企业的偿债能力:隔离让线上相关行业需求激增,而恐慌情绪又带来各种有用没用的预防类产品的需求,相关企业的偿债能力会有所提升。
 
问题是,上述结论是市场共识。分化的影响你我知道、企业知道、政府也知道,而且各方合力正是希望能够缓解疫情对企业的负面冲击。快收慢付是当下救命的核心举措。政府减税降费,放慢企业现金流出的速度;企业加快去库存(如房地产线上打折售楼)、催收账款、资产变现,加快现金回笼;金融机构增强输血力度,防止短期流动性压力引发信用风险。最终,我们会发现,看得见且被防范的“危险”反而可能不会是风险。
 
那疫情对企业信用会带来什么影响?
 
对于只需要救命的“健康企业”来说,疫情的负面影响很小。对于这些企业而言,疫情就像是突发车祸,虽大出血,但受的只是皮外伤,并未伤及筋骨。借助外部融资缓解流动性压力,进而修复完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企业的偿债能力不会受到大的影响。
 
对于已“身染重疾”的企业来说,疫情可能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外部输血意愿取决于企业自身未来的造血能力。因此,我们会看到,即使是疫情防控类债务,金融机构也是会挑相关行业内有未来想象空间的企业。从根本上来说,救企业的不是政府,也不是金融机构,而是未来的自己。如果是看不到未来的企业,各方就缺乏救助意愿,很可能会在本轮疫情冲击下信用资质继续迅速恶化,最终成为行业内被去掉的产能。
 
对于“亚健康”的企业来说,应对得当反而会在疫情后提升信用资质。疫情冲击下,这类企业可能会生或轻或重的病,但在外部各方的支持下,短期风险可控。而企业如果能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加强内部管理提升竞争力,减肥瘦身(如多元化集团在本轮疫情中聚焦主业实现瘦身,城投公司疫情后与政府梳理关系、在公共医疗基础设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信用资质或能进一步提升。
话题:



0

推荐

苏莉

苏莉

186篇文章 1年前更新

东方金诚首席债券分析师。个人微信公号:评级的艺术。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