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判断城投转型是否成功(what),需看转型是否沿着预期路径(how)、是否符合政策目标(why)。
 
城投转型的政策目标有两个:一是“打破地方政府—城投公司间的信用大锅饭”;二是“资本投入型城市进化为运营型城市”。
 
分家、打破信用大锅饭是城投转型的直接原因。所以我们看到,城投转型是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政府预算硬约束的政策要求。从最早的与地方财政“一套班子、两个牌子”,到后来显性支持隐性化,城投公司与地方政府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信用关联。债务风险不断累积的情形下,中央政府并不知道地方政府究竟欠了多少钱,而地方政府很可能也不知道城投公司以自己的名义欠了多少钱。信用扩张期,权利义务一锅粥,稀里糊涂借钱、稀里糊涂花钱,稀里糊涂还钱,信用大锅饭大家都可以吃得滋滋有味;而一旦遭遇信用收缩期,各种矛盾就会开始显现,谁欠的钱、谁花的钱、谁应该还钱?权利、义务厘清就成了政策的着力点。
 
而城投转型的根本原因,是债务驱动资本投入型城市发展转型的要求。要想富,先修路,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增长,将我国各个散落的城市节点连接起来。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大量的债务形成了城市基础设施类资产。但当“县县通高速、乡乡通高速,甚至恨不得户户通高速”的时候,基础设施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已然很有限。跑马圈地式扩规模,大量资金投入即可。但到了一定阶段不增强资产的运营能力,继续一味资金喂养就会成为一个虚弱的胖子。外部环境一有风吹草动,免疫力低下的胖子就容易出问题;再继续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导的资本投入型发展,就会形成越来越多没有人住的鬼城、没有学生的学校,没有医生的医院,没有车通行的高速等无法产生有效产出的负资产。钢筋水泥不是城市,一群人聚集也不是城市,人的连接、整合、协作基础上的生态网,才是城市的未来。
 
因此,转型成功的直接标志是信用切割成功,城投公司重塑与地方政府的市场化合作关系。近年,政策各种要求地方政府切断与城投公司的信用连接,不许担保、不许注资产、不许提供隐性支持、不许……。信用切割成功后双方重塑市场化的业务往来,地方政府与城投公司,钱谁借、谁花、谁还,政府如需要城投公司干活,以市场化的方式该签合同签合同,该付预付款付款。
 
城投转型成功的最终标志是从建设城市转向运营城市,所在城市效能的大幅提升。很多人认为城投转型的核心是自身盈利能力的提升。也就是说,城投公司以前不赚钱,现在要开始准备赚钱了。这种说法对的地方在于,成本中心在任何公司必定没地位,只会花钱没有盈利的项目和主体也注定无法长久。但政府相关主体的天职不是自己赚钱,而是提升整个城市的效能。以地铁建设及运营为例。世界范围内,单纯的地铁建设及运营公司都亏损,但它带动了沿线地价的上涨、商业的繁荣,降低了城市发展的能耗,增强了城市的辐射能力,最终提升整个城市的盈利及获现能力。在这种模式下,如何将城投公司业务的外部性内化为企业的盈利和现金流,是双方市场化关系重塑的难点和重点。
话题:



0

推荐

苏莉

苏莉

186篇文章 1年前更新

东方金诚首席债券分析师。个人微信公号:评级的艺术。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