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近日吐槽造假界新动态的段子盛传于市场:“十多前的上市公司,大家认认真真造假;现在连造假都不认真,没有匠人精神,简直在侮辱投资者和监管者的智商”。不少人士读来心有戚戚,已然开始怀念那个在工匠精神浸染、打磨下的假报表。
 
以前的上市公司假报表真的有匠人精神?怎么可能?!如果有匠人精神,当年的“绩优神话股”蓝田股份肩并肩并排站着的鱼是怎么回事?如果有匠人精神,2006年香港上市公司海域集团半年内不翼而飞的8亿多货币资金、子公司行踪不明的财务经理怎么回事?如果有匠人精神,教科书里的财务造假案例都是怎么来的?
 
要说没有匠人精神的造假,“一秒钟实现盈利”或许可以算一个。当年不少上市过剩产能类企业,在连续两年亏损面临退市风险之际,通过延长各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实现扭亏为盈。这种光明正大合法利用会计准则粉饰报表的行为,才是没有匠人精神吧?
 
财务报表造假本就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一定程度的匠人精神。会计报表是企业各项活动的留痕,任何科目的变动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一个科目造假,必然会带动其他相关科目变动,从而要求对实际经营活动的篡改。没个认真劲,科目之间的钩稽关系都没法弄平。
 
所以并不是造假越来越没有匠人精神,而是我们“觉得”造假越来越离谱了。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会“感觉”现在的造假没有匠人精神了?
 
造假就像化妆一样,每个阶段呈现的效果不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20来岁的时候,大红唇是可有可无、锦上添花的事;30多岁的时候,大红唇就是出门必备、雪中送碳的事;而到了60多岁的时候,大红唇可能就变成于事无补、画蛇添足的事。同理,当宏观环境向好、企业处于稳定上升期的时候,财务报表的粉饰可能只是对资本市场的尊重,潜在问题会被发展冲淡或掩盖;而当宏观环境低迷、企业处于衰败期的时候,财务报表的造假就如迟暮美人打满玻尿酸僵掉的脸般明显。
 
造假也会像医美一样,容易上瘾。此前美容院的人怂恿博主打水光针。找了个拒绝的理由:传说打完这个短期内皮肤是会好转,但应该是透支皮肤中的水分,几个月后皮肤会变得更差;美容院的姑娘一语惊醒梦中人,她说:“其实不是后面皮肤变差了,而是效果逐渐消失后因为看惯了水润光滑的脸,人已经无法正视真实的自己,所以要不断坚持打啊”。这个上瘾逻辑,财务造假的企业又何尝不是?
 
当企业财务报表越做越假,便会逐渐偏离常识,愈发显而易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造假的人没有匠人精神了。
话题:



0

推荐

苏莉

苏莉

186篇文章 1年前更新

东方金诚首席债券分析师。个人微信公号:评级的艺术。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