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总有企业抱怨,评级公司调研中有一个问题让他不胜其烦。这个神奇的问题就是:“公司对下属子公司控制力度如何?能管人事吗?能管财务吗?……”人家就纳闷了,几十家子公司,任命一个车间主任我也得管?那不得累死啊。为什么要关注母公司对集团范围内企业的控制力?这就引出了信用评估中一个很重要的财务分析原则:如果评估的是母公司发行的债券,该看其自身的报表还是合并报表?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合并报表企业是“想象的共同体“,现实中并不存在。现实世界里,生产经营、债务偿付的主体,都是报表内一个个独立的法人实体,而非”假象“的合并报表企业。合并报表里的总偿债资源,只是会计意义上的存在,并不意味着集团内任一主体(包括母公司)可以自由支配。

 

根据合并报表计算而来的比率,不能直接作为衡量集团内任一主体(包括母公司)的偿债能力。以合并报表相关数据为基础计算的比率,不是所有的情境下都适用。计算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利润的比率等反映集团效益状况及盈利预期的指标,完全没问题。但鉴于资产和负债在集团内一般不会是均匀对应分布,计算如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等展示部分资产活力的比率意义就不大;而直接计算如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偿债指标就具有很强的误导性。

 

如果经营性资产主要分布在子公司,那母公司债务就具有结构上的次级性。这类型公司的特点是,母公司财务报表里经营性资产很少,其他应收款、预付款项及投资性资产占比很高;同时,合并报表里却存在大量的经营性资产,房地产集团公司很多是这样的模式。资产是信用的直接保障。集团范围内,离经营性资产越近的主体,信用资质越好,这就是为什么国际上很多母公司发行的债务由下属子公司提供担保。

 

通过对比母公司报表与合并报表相应科目的差异,我们可以判断集团内的业务及资金往来。如果“其他应收款、预付款项”等科目越合并越小,一般表明子公司占用了母公司资金;如果“债务”类科目越合并越小,则很可能意味着母公司占用子公司资金;如果“存货、营业成本和营业收入”等科目越合并越小,则说明集团范围内存在内部销售问题。尤其需要关注“其他应收款”科目。集团企业中,向关联方输送资金往往通过其他应收款来进行。其他应收被子公司占用的部分(母公司报表数与合并报表数之差)有望收回,具体需看子公司的经营状况;而被母公司和兄弟公司占用的部分转成不良资产的概率很大,需特别关注。

 

行文至此,你可能会有疑问,不对啊,国内的信用评估,基本都是基于合并报表,而母公司债券级别也都与核心子公司一致甚至高于子公司。这是为何?欢迎后台留言讨论,我们下篇继续分析。

 

话题:



0

推荐

苏莉

苏莉

186篇文章 1年前更新

东方金诚首席债券分析师。个人微信公号:评级的艺术。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