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市面上不少政策解读都跟“人”没关系。基础逻辑大多是,如果政策严格执行,会达到什么样的预期效果,而这个效果很有可能就是市场将要面对的。政策说要限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解读就是隐性债务有望得到化解;政策说要敦促城投转型,解读就是城投与政府信用切割迫在眉睫;政策说要……,解读就是会……
 
如果一纸文书能自我实现,那政府各部委坐在办公室里写写文件就好了,治理国家怎会如此简单?如果一项制度能自我运行,那公司各部门圈在会议室里编编发展战略就好了,运营公司怎会如此简单?制度是由人制定的,也是由人来落实的。因为有“人”,由此没有任何一项政策不存在“不变形”的问题。这也是我国财政政策要看落实、货币政策要看传导的原因。
 
任何政策的最终实现,都关乎权力的博弈和利益的妥协。以分税制为例,书面上可能就轻飘飘一段:包干制下,两个比重过低(中央财政收入占政府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占DGP),政策由此转向分税制。但现实中,是说转就转的?据学者考证,因为此项变动触及许多发达省份的利益,开始中央遇到的阻力很大。为了说服地方官员,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与各个省、市、自治区的领导一对一谈判,有时分歧太大,谈判多次不欢而散……经过多轮艰苦的谈判和协商,中央作出了让步,通过税收返还的办法保证各个省、市、自治区1994年 的财政收入不低于1993年的水平,还有其他一些安抚措施,分税制才顺利实施。而迄今为止,分税制在各个地区也不是按照一刀切的比例严格执行的。所以,市场上土地出让金相关政策调整对地方债和城投风险的影响研究,是基于调整能迅速落地并实现预期目标的前提,可能吗?缺乏对相关主体微观动机的分析,这些解读就很有可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政策解读的五步骤:1.what,政策的具体要求是什么;2.why,政策出台是要实现什么目标;3.how, 有什么样的政策手段用以实现目标?4.who,政策要落地,靠谁?如果涉及触动相关主体的利益,就必须要考虑,政策要推行,谁是可依靠的力量,谁又是反对的力量?5.so what,博弈、妥协后的落实最终可能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影响是什么?
 
最后,关于土地出让金换“收银员”的事,再说几条推论:一、政策不可能立竿见影(进度);二、政策不可能全国一刀切(力度);三、政策很难“不忘初心”(效果)。毕竟,这背后站着的,是活生生的权力和利益。
 
话题:



0

推荐

苏莉

苏莉

186篇文章 1年前更新

东方金诚首席债券分析师。个人微信公号:评级的艺术。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