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近几日,空气中弥漫着恐慌。连前段整天追着推荐股票,坚定相信A股风景这边独好的老妈,也开始担心世界末日了。疫情的蔓延眼看着就要引发全球金融动荡,进而导致经济危机甚至社会危机。难道正如达里奥的判断,目前的国际局势很像20世纪30年代。如果历史会重复,那后续会是什么样的剧本?经济体系崩溃,各国内部矛盾激增,纳粹主义盛行,全球陷入战争。有那么悲观吗?
 
作为理性乐观派,博主的回答是:不会。
 
金融危机很大程度上源于主观感受,而非客观现实。“概念清晰”是一切讨论的前提,当各路专家学者讨论目前是否陷入“金融危机”时,观点的差异很可能是源于对什么是“金融危机”定义的分歧。如果你认为美股一周内熔断数次、美联储采取危机时的货币政策就算危机,那目前就是危机时期了;如果你认为大类资产普跌就算危机,那目前就是危机时期了;但如果你认为失业率大幅飙升才是危机,那目前不是;如果你认为银行大规模倒闭才是危机,那目前也不是。
金融危机更多的是预期的恶化、是情绪的崩溃。“认为”目前处于金融危机的人越多,抛售资产的人就越多,危机的表现就会更加明显。一定意义上来说,金融危机是参与各方不“相信”金融体系了,故而采取行动;经济危机是参与各方不“相信”未来增长了,故而采取行动;社会危机是参与各方不“相信”政府和彼此了,故而采取行动。最终,所有危机的核心表现都是“怀疑”代替了“信任”。
 
情绪会无限放大“事实”的变化。这就是为什么会有人迷惑,美国的经济基本面、金融体系还算稳健,但美股硬生生把总统上台以来的涨幅给跌回去了,让我们见证了事实在情绪面前的无力;明明中国政府的政策工具箱还有那么多可以用,A股又处于历史估值低位,性价比这么高,也跟着跌跌不休,遑论我们还有资本的防火墙。这背后,有对基本面的冲击,但更为关键的是情绪的传染。物理上各国可以有边界线、可以有资本流动的隔离墙,但情绪上,人类是真的“命运共同体”。
 
金融体系也好、经济发展也罢,背后都是人性为基础的人类行为集合。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投资大师都是洞悉人性的心理大师。投资不是人与自然的抗争,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博弈。
 
但令人欣慰的是,越激烈的情绪,持续的时间越短,人类对痛苦的记忆不会比鱼长更多。因此,过不了几个月,阴霾散去,还是个晴朗的天,不管是疫情,还是资本市场。
 
最后,还是要说重复了无数次的话。悲观可以有无数的理由,事实摆在那,随便挑,疫情不确定、经济下行、社会矛盾加大、很多国家以邻为壑、持仓资产急剧缩水……那为什么还要乐观?因为别无选择,更因为明天不是基于历史推出来的,而是由无数个相信“Tomorrow is another day”的人创造出来的。
话题:



0

推荐

苏莉

苏莉

186篇文章 1年前更新

东方金诚首席债券分析师。个人微信公号:评级的艺术。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