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评级行业这两天似乎备受质疑。博主一直对没技术含量的八卦爆料文不屑讨论。但竟然有好几个人转发表示犹豫职业选择,为了给行业从业人员更多的正能量,还是写点感想吧。
 
国内评级行业存在问题,地球人都知道。级别虚高、区分度不够、风险揭示不足、预警不及时、断崖式下调级别……,这个清单可以一直列下去。问题是:So what?
 
据说人力圈有这样一组黑话。如果有人评价你“有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总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可别乐哈,这绝对不是夸你。它真实的含义是“用人单位要小心啦,这个人就是个刺头,负能量爆棚,满眼看到的都是问题”。
 
比what更重要的是why和so what。发现问题太容易了,关键是理解问题背后的根源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就因为不断有反对声音,政府刚组建就被弹劾,导致各任内阁根本无法履职。二战后,德国吸取教训,为保证战后政府的平稳过渡,规定在弹劾现任政府的同时,必须提出新政府的人选,此举被称为“建设性否决”。
 
国内评级行业为什么会存在上述问题?这有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有中国特色的因素。
 
竞争导致级别虚高,是行业固有的问题,国内外均如是。同质化的产品,要竞争就必须有差异,要么同等质量成本比别人低,要么同等价位质量比别人好,这是市场竞争的要义,无所谓劣币良币。
 
所以核心的问题就变成:评级公司提供的服务为什么没有差异?回答很是扎心,因为“用处不大”。这个在我国更为明显,刚兑环境下,级别对固定收益资产定价的影响微乎其微。对于评级公司来说,核心竞争力并不是什么评级模型、技术储备,而是准入的早晚及市场营销能力。进入市场早的、市场营销能力强的,自然就与我国债券市场共同成长起来了。
 
在这种情况下,后进的评级公司靠什么?靠技术?笑话!还是得靠营销,其中一个环节自然是上调没那么“重要”的级别。所以你会发现评级公司的客户结构跟开展业务的时间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拿到牌照、开展业务的时间越早,客户的质量就越好。老牌贵族的世界里,不断闯入新贵族:工农中建交是AAA,股份制银行是AAA,城商行也是AAA……;省级平台AAA,省会级平台AAA,地级市平台AAA……。用再复杂的模型,让水平再高的一群金融学博士分析,他也得不出第二个级别。所以博主一直反对“非蠢即坏”的归因式研究,背后结构性的力量才是要关注的点。
 
但刚兑打破后,以上逻辑已经悄然发生变化。大家开始关注评级符号背后的内容,监管要求披露打分模型,投资人要求更为详尽准确的风险评估,一句话,市场开始关注符号之外的内容了。博主当初开公众号的时候就说过,虽然备受质疑,但这才是评级行业春天来临的讯息。世界上最大的惩罚不是质疑,而是置之不理。
 
伴随违约和高收益债市场的孕育,监管也在酝酿放开AA的发债门槛。但在目前仍基本只有三个级别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如何评判评级公司的技术能力?
 
首先,级别高低与评级技术水平关系不大。试想,博主新设一家评级公司,级别就按存续级别普遍下调3个子级。最高级别AA,最低C,这就代表客观专业了?怎么可能?!
 
其次,违约顺序比级别高低更重要。评级就是相对排序,不管多虚,AAA的违约率要低于AA+,低于AA。一家公司即使违约率再高,如果集中在AA,也只能说明其客户质量不行,而非评级技术不行;相反,如果违约率很低,但违约的顺序是从AA+、AAA开始的,大量违约集中在高等级,这就需要反思其评级思路中是否有哪个环节有纰漏。
 
最后,推理逻辑比级别符号更重要。未来是一组概率的分布,评级也只是对未来的预判。即使有90%概率发生的事情,最终还是没发生;即使只有1%概率发生的事情,最终就是发生了。因此,单纯拿违约结果来评价也难免有失公允,最核心的是级别给出的逻辑。级别给定过程中经营和财务是如何交叉验证的,是否忽视了公司治理体系的缺陷,是否过于偏好政府支持……
 
真的勇士,是认清世界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真的评级人,是认清行业发展的困局,依然心存希望。毕竟,未来从来都是由乐观者创造出来的。与各位共勉。
话题:



0

推荐

苏莉

苏莉

186篇文章 349天前更新

东方金诚首席债券分析师。个人微信公号:评级的艺术。

文章